姊妹如何不迷茫③:你的锚抛向了哪里?

根据前面两篇的内容,只想认清一个事实,在面临各样试探中,男女都不能幸免,无论是不是关于“性”的问题,我们随时都可能把自己暴露在各样伤害、各样罪恶之中。当问题碰多了,我也逐渐意识到,有些问题越是回避,越会成为罪恶的温床,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和困境。有的姊妹主动犯罪,有的姊妹被动上钩,无论如何,这都是“不圣洁”所导致的悲哀。更让我觉得有些难过的是,很多姊妹缺乏分辨、保护自己的常识。
当这些姊妹愿意袒露自己在“性”上跌倒的事情,这些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叙事。我不认为探讨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,触及到实际处境往往复杂得多。我不认为面对愿意袒露的肢体时,可以粗暴地逼着人家悔改。有些姊妹确实是受害者,有些姊妹确实是诱导者。然而不管怎样,当她们愿意袒露时,这都是一种好兆头,都是一种可以探讨福音的机会。只要是我们愿意向神回转,总能够被医治,总能够从神那里得到恩典去接受改变。问题是,改变并不是一件特别让人感觉舒服的事。
我想先谈谈“改变”和“改造”的问题。这段时间有一位姊妹跟我说:和改革宗的人交往时要特别小心,总是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什么话就把他给得罪了。我对这样的“害怕”非常能共情,有时候当别人常说自己是改革宗,就会不由自主地夹着尾巴做人,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被打入了“异端”。当我们自认为自己所认识的神学是最为正统的神学,很难避免成为“真理的持有者”,对别人的罪与软弱非常敏感,一不小心就会想要拿着“真理”去改造别人,认为这就是服侍,认为这就是对你好,但其实这也是一种“权利”表达。最后,大家都在笑,大家都不敢分享自己的软弱。当一个团契、教会,成为了一个“你好、我好、大家好”的天堂,就没有人可以在彼此的软弱中操练接纳、操练爱的功课,经过长年累月,一个人的特性被抹灭,一个教会的多样性就被抹杀。
关于改变,它其实有点儿逆人性。现在的基督徒习惯等着别人喂饭吃,因为这是容易的。不过,这在我看来就是一场赌博,就是在赌给你喂饭的人是善还是恶。有趣的是,当我尝试和姊妹们谈到改变的话题,往往会让人感到“被冒犯”,我在琢磨为什么。后来发现,哦,原来是只想吃别人喂的饭,而自己并不想做出任何改变。原来说者无意,听者认为“你就是觉得我不够好呗。”
现在不管是社会,还是教会,环境其实都特别嘈杂、混乱,有很多信息难辨真伪,这些难辨真伪的信息里都在推崇着不同程度的存在主义,告诉你在难受的时候要拥抱自我,告诉你要清零,告诉你去使用各种各样的心理小技巧帮助自己好过一点,告诉你别自我PUA……我对此的体验就是,当我真实在脆弱中,真实看到自己的罪,我真的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去“拥抱”自我,反而会倍感厌恶。与此同时,互联网经常出现一些新词,把人弄得晕头转向,让人越来越迷茫,不知道路改怎么走。我又继续在思考,一个人什么样的情况才会想要主动改变?除非看到了真正对自己有益处的事。那么,怎样才是真正的看到呢?真正的看到不是一瞬间的事,而是基于不断去渴慕、认识真正“善”的那一位,这就不是赌博了。我非常认可加尔文对于认识神、认识自己的观点,有时候解决迷茫,解决迷雾,解决各种“迷”,需要停下来祷告,问一问自己把锚抛向了哪里?是抛在了自恋里,是抛在了别人的期待里,还是抛在了神的话语里?真实的改变,只能是把锚抛向话语里。因为见到了光的人,没办法再继续活在黑暗里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