姊妹如何不迷茫①:拒绝“性”绑架

对于这个系列,我思考、沉思、静默了许久,它成为我的一个挑战,也成为我的一个机会。先不要对这个系列有过多、过重的期待,我需要先说明,从我刚信主到现在,我的任何观察和思考都不是先从神学观点出发,而是从处境里的真实个案和个人经验出发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它不需要顶着任何学术上的帽子。诸多神学议题,已经有很多大拿去讨论了。我在神学上的造诣一直处于学习、质疑的过程中,有很多不懂,唯一可以夸上口的成就也许就是多年前背过伯克富。本着“经验过才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“的经验主义的实践态度,除了神的话语,所有的一切可以不用去背,理解得了就理解,理解不了,就不执着。背诵这样的方法,着实不适合我学习神学。于我而言,学习神学的重要态度就是敢于提出质疑。当然,不是为了质疑去质疑,而是去承认自己的困惑,也可以接受很多困惑可以不用去解决。我一直在纠结的部分是,我为什么学习神学?我学习神学是在学什么?我学习是为了彰显自己,还是为了更好地看见真实的处境。面对这些真实处境下的人,面对充满痛苦的人生,我如何负起身为跟随耶稣基督脚踪而行的基督徒的责任?我如何使我的灵魂满有主的香气?我如何用我的生活回应神?我如何去爱我的邻舍?神看着现在的我,祂喜悦吗?
我不喜欢在压力下去写作,我也不觉得写作是属于我个人的恩赐。它是我与神对话、与自己对话、与世界的方式。若有人受益,我感谢神;若有人感到被冒犯,我也感谢神。经历我母亲离世长达半年之久的属灵之旅,还有在一线的微不足道、不足挂齿的经历,没变的是我的态度:形成属于自己的叙事&观点。变了的部分是,我丢掉了“弱势”心态,变得坦然了。失去,是常事。福音,让我可以领受从天而来的福分,来面对地上可能会发生的任何失落。
姊妹是我服侍的主要受众,她们的生活时常处于各样冲突、矛盾、迷茫里,生活中面对的难题主要以恋爱、婚育、职场这些关系层面为主。我在听她们叙述,也看到了女性很容易成为属灵匮乏、教会还有社会中的不被看见、被忽略的弱势群体。其实,探讨教会中的女性主义,弟兄们的声音会更为响亮、震耳发聩。有一次,查经小组在探讨马太福音的经文,我当时关掉摄像头,只是听各位弟兄们对此的思考与讨论。那一刻我在想,如果像他们这样的弟兄要是多一些,也不至于让姊妹们一直将自己暴露在危险里感受到不安与惶恐。多多少少,我觉得我自己需要去面对、去纠结处境化的问题,以及理解具体人的苦难,存着无亏的良心做一些回应,来弥补教会男性领袖不方便回应的空缺。写作,是我用的方式。
《姊妹如何不迷茫》,这个系列我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讨论:① 拒绝被”性“绑架;②拒绝“拒绝改变”;③面对周遭混乱,认清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;④ 重视敬虔生活,知道自己向神忠心;⑤无论经历怎样的失去,都不要放弃学习爱的功课。
这算是一个简单的引言。我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时间,花多少篇幅,也许过程中会更换主题,求神让我可以顺利完成这个过程,而不是半途而废。
拒绝被“性”绑架
我不想谈男性凝视。我发现谈多了都变成了陈词滥调,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,除了向姊妹们提出“摆脱身材焦虑”这之类的“摆脱”式建议,似乎起不到多大帮助。我认为,不是只有解决男性凝视,才能为女性争取到自由。在初期教会背景当中,女人只不过被视为男人的财产,那些成为背景板的姊妹们,却成为了使徒们的重点关怀对象。姊妹们之所以拥有自由,是因为神创造人,人本该自由。人所失去的自由,人子以道成肉身的方式夺回来了,那么,为什么现在的姊妹又似乎还在束缚之中,却不知自由为何物呢?
我发现很有趣的对比,圣经谈到人,是用的“男人”和“女人”。而社会通常会使用“男性”、“女性”。
那么, 何为“性”?
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一谈到性,首先会想到的是性关系。但实际这个字含义是指性格、性质、特质、特征。男人有男人的特质,女人有女人的特质,当谈到这些特质的时候,才会有“男性”与“女性”之间的区分。谈到区分,它既具有普遍特征,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,它就是“个性”。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“性”成为了一个障碍,成为了男女之间可以彼此倾听、彼此合作的障碍,不知道是狗血偶像剧播多了,还是现实太过于沉闷,以至于现在的人只能把性解释成一种肉体上的快乐,就和吃饭一样,可以不吃,但是不能没有。确实,性堕落的问题,从不是只存在我们的时代,从伊甸园事件开始,人就失去了对亲密的平安与满足,性堕落的问题很普遍又很深刻,它不仅造成了更重的创伤,也遮盖了灵魂的空虚。每一个时代,每一个国家,当不知自由为何物,当不知道爱为何物,性只会沦落成一种手段,以致于只能狡辩:你看!动物可以随意交配,人为什么不可以!这是人类的悲剧,通过圣经,可以明确、直白的知道,上帝并没有对此置之不理。
案例
我在服侍当中,有两例真实案例。这两例真实案例,给了我很大冲击。
第一位姊妹,是N年之前,她崩溃和我打电话,告诉我她犯了罪,她过去和男朋友发生了边缘性行为。在印象中,她提到了一点儿细节,那一年,还没有“边缘性行为”这么专业的短语可以概括,她想说的是,并没有发生进入式行为,这算不算犯罪?我没有直面回答她算还是不算,我告诉她,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,不能体会这其中会存在多么大的试探,但是“这算不算犯罪”,需要自己在祷告中去审视、去真实悔改,这是你和神之间的关系。当时她哭了很久,我也不知道事情过去这么多年,是什么原因触发了她的悔改之心。我很感谢神她的信任,尤其是她从我家离开时对我说了句:“不要告诉教会。”,当时她说出这句话,我耳边响起了钟声,预感不是特别好。为什么她这么脆弱,却这么害怕教会?因为可以预判到,教会会做的首先是惩戒。有谁会喜欢被惩戒呢?
第二位姊妹,她的表达方式没有基于任何言语上的修饰,也是基于对我的信任。“姊妹能不能自慰?”,我当时倒吸了一口气,还过多久,又追问了一句“姊妹能不能用女性用品自慰?”。这个问题对于单身的我来讲,可以说挑战到我原地懵圈,祷告了一下,好在很快恢复理智。我想她一定是碰到了事,就约她通话时间。她告诉我,她为了证明自己性取向正常,最近和认识的一个男人裸聊了,裸聊了好几次,但是因为是基督徒,没敢实际约炮。(浅谈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,表面故作镇定,心里弹幕乱飞——怎么还有这种操作?怎么着,没约炮就不是犯罪了呗?)我一点点问她,她才说到,自己小时候一直不受男生待见,畸形的关系也让她不自信,而她性欲强烈到无法自控。碰到这样的情况,又能给出什么具体建立呢?面对这种让人问难的时刻,或许只能为她祷告。后来她告诉我,没继续和这个男性纠缠。这个问题却在我心里留下来了。
当第三位、第四位、第五位的案例出现……再加上,我自己也谈了一段与不信主的男生的恋爱,这段恋爱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是注定会走向分手的,我也面对过试探,只不过,我的头脑清醒,保持了say no的理性,干出了像约瑟一样的事。我才知道,在性试探的问题上,女人并没有比男人更刚强,甚至可能更罪恶,但也不至于无法拒绝、不能避免犯罪。于是,我又回到神的面前,去发问,去思考,去观察自己的生命。如果作为基督徒,强大到以为有自己不会遇见试探的自信,那么,她就有祸了!保守自己远离试探,才是真正救自己脱离黑暗弯曲。(我有必要再加一句,犯罪的原因先别着急责怪撒旦的引诱,而是先照着经文查验一下自己犯罪是被自己的哪种私欲牵引的,及时认罪是唯一的出路。)
姊妹都知道,要拒绝婚前性行为。在很多教会中,婚前性行为绝对是不可以踩的雷区。但是教会除了给出”这是圣经的要求“,或者”弟兄要娶圣洁的姊妹“……再给不出其他回答了。于是,姊妹们不懂,圣经为什么要如此教导?是为了圣洁。可是,何为圣洁?姊妹们还有一个困惑:为什么世界上的人谈恋爱可以享受性生活?而我过性生活就是罪呢?这也是因为不明白神的心意是出于良善,而不是管控。当教会谈性色变,那么避而不谈绝不是一个智慧的做法,反而极大可能遮盖更深的罪恶。总有人需要面对这个问题。
三四年前,我和一位年轻的女生朋友谈到了自己的思考。我拒绝婚前性行为,是因为我知道婚前性行为的后果是我承担不了的。我的心和我的身体都会对此付出很大的代价。我的快乐并不是围绕着“性”,也不是围绕着“我的需要必须被满足”,我快乐主要是来自于我的追求。当时,她不理解我说的话,过两三年后,她说,她现在也拒绝婚前性行为。只是,她的立场出于“男人都是贱蹄子,他们不配。”,这无疑走向了另外的极端。这也足以说明,从环境的角度,女孩儿们并没有好好被善待,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单纯和勇气。
最近互联网又出了一个新词:性缘脑。互联网总是在源源不断创造新词、黑话,吸引人的注意。简单概括性缘脑,指的是将恋爱看作最重要的社交关系,甘愿放弃亲情、友情之类的社会关系,同时将任何关系都曲解于性缘关系的思维方式。没错,就是“性缘”。它也是一种新的心理学概念,指的是将性视为关键因素的思维方式,简单来讲,她戴上了“性”的眼镜去看人。没错,是“她”。由于,现在的很多年轻女孩儿的知识来源仅限于微信公众号,于是情绪一下就可以被一篇文章拿捏得死死的,都开始反思“我是不是性缘脑?”不得不提醒,越是新的东西,越是需要警惕,越是需要思辨。
我觉得很值得反思的部分是,当这个世界谈到维护权利,都是以男人作为主体去思考。当谈到什么病,都变成了“她”的问题。我看到性缘脑这个词,我以为是在谈男生,没想到视角又是以女生为主体。我多多少少觉得有点儿不适。在这个社会活着,人人都成了精神病患者,人人都对自己的病症无计可施。
我过去受到这样的教导:谈恋爱不能绕过传道人,恋爱不要有任何肢体接触,约会必须要有第三人在……我在没有信主以前,我的朋友不分男女,不能老幼。我信主了之后,等我再离开当时环境,我忽然不知道该怎么跟男生相处了,甚至不知道如何从普通朋友做起。说白了,我害怕自己成为了那个“性试探者”,这是我所承担不了的罪名,几乎好几年,看见单身弟兄几乎绕路走,或者如临大敌。在我的实际中,神也向显明出来,这是我需要抛弃的垃圾教导,它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,我需要重新夺回属于我的界限,恢复各种关系上的健康。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,在讨论性之前,核心及重点始终是具体的人,哪怕是和异性相处,也可以拥有健康的方式,也可以享受友谊。当我接受了教会关于恋爱的教导,反而让我开始如同芦苇,左右摇摆。直到最近,才渐渐明了问题所在,也就能开始改变。于我而言,男人视角对我来讲也很重要,也同样不可或缺。
我和姊妹对话,也和职场上的年轻小姑娘们对话。时间久了,她们会告诉我心上的疼痛。她们看起来光鲜、靓丽,看着很洒脱,但是走进一开都是破碎。她们被诱导,与前男友上了床,且维持了长时间的性关系。因为关系上的失败,让她们花好几年也走不出来痛苦。看似心态开放,可是表现出来的依旧是缺失感。
基于我自己这边产生的田园调查,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后又分手的女生,心理上出现了以下几个共同特征:
· 后悔
· 强烈的献身感
· 认为自己通过发生性行为告别了女孩儿,成为了女人
· 自我厌恶
· 丧失价值感
· 厌男
· 物化男性
· 用性交换爱没成功,出现巨大不安全感
…………
仅仅只是承受这些心理上的破碎,都是叫人难以忍受的。更何况身体也承受了很多痛苦。男人不用承受孕育生命的过程,后面一切结果都是由女人承担。反而需要去深思,去慎重做出选择。天父并不希望我们受到罪的伤害,我们并不是工具,于是也不断教导要保守自己的心胜过保守一切。
这个社会是越来越混乱、迷茫的,一下子恋爱脑,一下子性缘脑。积极地说,大家都想要搞明白什么是爱。消极地说,大家都在回避真实的爱,回避深情、回避付出、回避真诚、回避改变自己。
拒绝被“性”绑架,需要先认识到,性不是标准,它并不是上帝衡量人的目光。性不足以成为我们姊妹们的焦虑或枷锁,更不该成为乞讨式换取爱的手段。当圣经谈到神的心肠、神的目光,是耶稣的道成肉身,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全了神的公义与慈爱。当圣经谈到神的爱,从来不是利益交换,而是白白地舍了。所以,圣经也教导我们,我们如何白白地得,也可以效法神的爱去白白地舍。性从来不是价值的标准,更不是换取爱的目的或手段,它的界限很明确,就是蒙神祝福的婚姻。
祷告
慈爱天父,
您造男造女是因着你本为善,
如今这地上的男男女女在您面前迷惘。
我为着姊妹们祷告,使她们可以在任何事上行在光明中。
我也为弟兄们祷告,使他们可以做你的光明之子。
环境中,总会面对各样的艰难和挑战
但是求你坚固你百姓们的信心,可以在你的爱里彼此相爱。
如此祷告,奉主名求,阿们!
发表评论